开炼机容易清洗,变更胶料灵活,适合于经常变更配方、小规模生产和实验室等场合,尤其适用于海绵胶、硬质胶等特殊胶料及某些生热量较大的合成橡胶(如高丙烯腈含量的硬丁腈橡胶)和彩色胶料的混炼。但开炼机混炼生产效率低、劳动琄度大、环境卫生及安全性差、胶料质量不高。开炼机混炼可分为包辊、吃粉和翻炼三个阶段:
①包辊混炼时,生胶在开炼机辊筒上可能出现四种情况,。第一种情况发生在辊温太低或橡胶较硬的条件下,橡胶停留在堆积胶处产生滑动,不能进入辊缝,或强制压入时只能成为碎块第二种情况发生在橡胶呈高弹态,既有塑性流动,又有适当的高弹变形,胶料通过辊距后仅仅包覆在前辊筒上,有利于混炼操作和配合剂在胶料中的分散。第三种情况发生在温度过高、橡胶流动性増加、分子间力减小、弹性和琄度降低的条件下,此时胶片不能祭包辊筒而成袋囊状,出现脱辊或破裂现象,无法进行混炼操作。第四种情况发生在温度更高的情況下,橡胶由高弹态变为黏流态,弹性和强度几乎消失,胶料难以切割。所以,应该控制混炼的温度,使胶料处于第二种情况,利于混炼的进行。
②吃粉吃粉阶段是指将配合剂混入胶料的过程。橡胶包辊后为了使配合剂尽快混入橡胶中,在辊鏠上端应保留有一定的堆积胶当加入配合剂时,由于堆积胶的不断翻转和更替,便把配合剂带进堆积胶的皱纹沟中,并进而带入辊缝中。在吃粉过程中,堆积胶量必须适中。无堆积胶或堆积胶量过少时,一方面配合剂只靠后辊筒与橡胶间的剪切力擦入胶料中,不能深入胶料内部而影响分散效果;另一方面未被擦入橡胶中的粉状配合剂会被后辊筒挤压成
片落入接料盘,如果是液体配合剂则会粘到后辊筒上或落到接料盘,造成混炼困难。若堆积胶过量,则有一部分胶料会在辊上端旋转打滚,不能进入辊缝,使配合剂不易混入。堆积胶量的多少常用接触角(或咬胶角)来衡定,接触角一般取值为32°~45
③翻炼混炼的第三个阶段为翻炼。由于橡胶黏度大,混炼时胶沿着开炼机辊筒转动方向产生周向流动,而没有轴向流动,而且沿周向流动的橡胶也仅为层流,因此在胶片厚度约13处的紧贴前辊筒表面的胶层不能产生流动而成为“死层”或“呆滞层”。此外,辊缝上部的堆积胶还会形成部分楔形“回流区”。以上原因都使胶料中的配合剂分散不均。因此,必须经多次翻炼,左右割刀,打卷或三角包,薄通等,才能破坏死层和回流区,使混炼均匀,确保质地均
球磨机橡胶衬板